圆明园是哪一年被烧的(八国联军于什么时候烧毁圆明园)
尤钧书 • 2022-03-17 • 次
1856年,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。
1860年9月19日,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击败了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骑兵,直犯北京。
当时,咸丰皇帝居住在圆明园。9月22日,咸丰皇帝在圆明园安佑宫告别列祖列宗后,离开了北京,到承德避暑山庄“狩猎”。
英法联军得知咸丰皇帝在圆明园的消息后,绕过了北京城,来到安定门、德胜门,并在此击败了僧格林沁。
1860年10月6日晚上7点左右,法国军队最先来到圆明园,咸丰皇帝早已离去。法国军队赶走了守卫圆明园的清军,进入了圆明园。
所有的人,都被圆明园的华丽和奢侈所惊呆。
法军司令孟托邦,在写给法国朗东元帅的信中说,提到了他见到圆明园的感受:“在我们欧洲,没有任何东西能与这样的豪华相比拟,我无法用几句话向您描述如此壮观的景象,尤其是那么多的珍稀瑰宝,使我眼花缭乱。”
法军海军上尉在回忆录中说:“第一批进入圆明园的人,以为是到了博物馆,因为摆在架子上的那些东方玉器,金器、银器还有漆器,无论造型还是材料,都是那么珍稀罕见,那简直就像欧洲的博物馆。”
最初,法军司令孟托邦还对部下进行约束,不允许他们抢劫圆明园里的物品。然而,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,士兵们就不顾禁令开始了劫掠。到后来,英军到来,英法联军的军官也加入劫掠的队伍,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。
这场不受控制的集体劫掠,一直持续了两天。10月9日,当英法联军离开圆明园时,这座“万园之园”已经被洗劫一空,满目疮痍。
然而,事情并没有完。10月11日,英军来到圆明园,再次进行一番洗劫后。
那么,英法联军在火烧圆明园后,为什么不继续焚烧紫禁城呢?毕竟,紫禁城是明朝、清朝两代王朝的皇宫,里面有数不清的珍贵文物,远远超过圆明园。
首先,我们应该看到,英法联军在劫掠圆明园时,还在北京城外,并没有攻入北京城内,自然无法占领紫禁城。
那时候,咸丰皇帝得知圆明园被劫掠的消息后,被气得发抖,他下旨怒骂总管内务府大臣宝鋆:“宝鋆只知顾一己之命,前于御园被毁既不前往,今于专管之三山亦被抢掠,又不前往,不知具何肺肠?实我满洲之弃物也。”下令将宝鋆降五品顶戴。但是,这时候咸丰皇帝并没有停止抵抗,下令北京严防死守。
恭亲王奕忻奉命留守北京时,制定了守门章程,又催促各路勤王大军火速进京。然而,京城守军已无斗志,在与英法联军作战时一触即溃。10月13日,守军打开安定门,放英法联军进入北京。
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后,与恭亲王奕忻进行议和。为了逼迫恭亲王接受英法提出的所有要求,英法联军于10月18日第三次进入圆明园,放了一把火,焚烧了圆明园。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,给圆明园留下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疤。
英法联军之所以没有焚烧紫禁城,是因为守军将安定门交给英法联军时,就已经约定:英法联军不得对北京城进行破坏。
10月19日,英军司令额尔金向法军军官葛罗这样解释:“焚烧北京城内之宫殿及其他公共建筑——彼方既已按照条件而开安定门,使我军入城。
人以信我而开城,我乃背信而暴行,无心无意,人其谓我何。且如是为之,则和谈终无成望,留守城内之中国官吏,必皆逃走,恐更无人敢议和也。”
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后,恭亲王奕忻于10月24日、25日与英法代表签订合约,结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。
最终,紫禁城幸运地逃过一劫。
相关热点
-
程皓在遇到自己患者海归留学生罗玥的那一刻,就产生了心动的感觉,两人从开始的冤家一步步成为欢喜冤家,最后成功走到了一起;张铭阳喜欢程皓曾经暗恋的女神顾遥,虽然她离过...
-
唯一能够解释这一点的原因就是,单志刚就是年轻了的丘山。而他之所以这么厌恶植物,就是因为讨厌司藤。当初如果不是司腾坏他好事,他早就名正言顺的加入悬门了。...
-
古代匈奴在今天内蒙古河套及大青山一带。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,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,他们披发左衽。据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中记载,匈奴,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,曰淳...
-
1841年4月,广州,一片阴霾,琦善一心促和,荒废战事,甚至松弛了广州城的武备。而英国人也在为继续在广州徘徊,还是扩大战事。犹豫不决。于是,三元里,成了双方的交汇点。英国...
-
红楼梦是程伟元刻版印刷之后定名的。石头记之名太朴拙寻常,红楼梦之名很美艳,似乎更匹配绝美爱情,自然也就易为大众接受。但许多红学大家还是乐于叫石头记,一者这是本名,...
发表评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