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历史杂谈

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(明思宗当了几年皇帝 )

章裕含 2022-03-17

摘要:明思宗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,其后虽然有南明等,但时间、影响势力都较短较小。。朱由检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,庙号思宗,年号崇祯。虽然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,但无法挽救衰

明思宗朱由检也就是人们常称的崇祯皇帝,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

十六岁时从哥哥明熹宗朱由校的手中接过帝位,这一接不仅接过了权利和地位,也接过了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大明。

在位的十七年里,崇祯恪尽职守,勤政为民,但未能拯救大厦将倾的明朝,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军抵达北京,崇祯帝不愿投降,自缢于煤山

崇祯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勉,同时也是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

对于崇祯,我们常认为他是“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”。据史书记载,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,眼长鱼尾纹,可以说是宵衣旰食,夕惕朝乾。

史志称其“鸡鸣而起,夜分不寐,往往焦劳成疾,宫中无宴乐之事”。这样一位勤政且简朴的皇帝,走上了亡国的道路,属实是有点造化弄人了。

冥冥之中,自有天意?

明朝灭亡早有预兆,崇祯即位时,曾经强盛的明帝国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:两党分庭抗礼,却难寻能用之人,灾荒不断,民不聊生。

传说1627年8月24日,北京京城晴空万里,紫禁城中正在为崇祯皇帝办即位大典,开始时一切顺利,在念到即位诏书时,突然乌云密布,电闪雷鸣,且雷鸣声中带有诡异声响。

在场的人都惊呆了,便派大师算了一卦,得出结论:明朝将大乱,要亡国。再如传说,崇祯皇帝曾梦见一个人在自己手心写了一个“有”字,他认为梦中的记忆会如此清晰必有预兆,于是在早朝时问各位大臣,是何预兆,回复皆为吉利、

而太监王承恩却大吃一惊,早朝后私下拜见皇帝说:“大字少一撇,明字少个日,这预示着大明要少一半。”传说的真实性后人无从知晓,或许真的是冥冥之中,自有天意。

天意无法把握,我们来看看人事。

尽管崇祯志向远大,企图力挽狂澜,光复明朝,他也的确励精图治,宵衣旰食,事必躬亲,不贪美色,不玩物丧志。但他既无治国之谋略,又无任贤人之术,加上他严苛,生性多疑,滥杀大臣,其残忍冷酷与魏忠贤不相上下。

崇祯与臣子之间的关系尴尬且诡异:相互仇视,相互依存,相互利用。因不相信文武百官,崇祯频繁调任官吏。

17年间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,一有怀疑便大开杀戒,造成有志之士不敢请缨效命的局面。崇祯无伯乐之才还刚愎自用,他起用大批腐朽无能的太监,导致了“十万太监亡大明”的历史悲剧。

朱由检虽六下罪己诏,然苛捐杂税层出不穷,当时,灾荒不断,瘟疫肆虐,民不聊生,农民造反野火般地侵蚀整个华夏大地,后金不断侵扰边疆,导致军费激增,崇祯年间加税不断,民间称他为“重征”。

此外,在辽东战局屡败之时,不纳周皇后迁都之谏失去最后机会。崇祯在位期间虽勤政,却不听劝谏,错误百出。文官集团权利的膨胀,农民起义暴发,金政权不断侵扰,使明朝摇摇欲坠。

虽然崇祯皇帝期盼明朝能在他的手中迎来“中兴”,无奈前几朝积重难返,灾荒不断,疫疾大起,各地民变不断,外又有金朝不断侵袭,内忧外患之。

明思宗求治心切,刚愎自用,生性多疑,重用宦官,在朝政上屡犯大错,天灾人祸,使大明走向灭亡。1644年,闯王李自成率兵攻进北京。

崇祯皇帝走投无路,于煤山自缢,留下遗言:任贼分裂朕尸,勿伤百姓一人。“无力回天”四个字很好的总结了崇祯皇帝的一生,给后人留下无限感慨。

相关热点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